百药之长 养生之王
治未病从药酒开始
转载自《城市快报》2014年2月10日 第十刊 醪醴华章
药酒作为中医药传统剂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始终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而发展,使用历史源远流长 。药酒的治病和保健可追溯到上古时期。药酒又名酒剂 ,古称“醪醴” 。《黄帝内经·素问》中,载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之说。《汉书·食货志》又誉“酒 ,为百药之长” , 药借酒力 ,酒助药势 ,使药效充分发挥 ,从而起到治病养生 、强身保健的作用,同时,酒与药的结合 ,弥补了药的苦涩味之缺陷,也改善了酒的风味。而今 ,药酒的使用更加普遍 ,人们对药酒的认识也越来越多 。随着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药酒的疗效、区分和正确使用越加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
中国发明 医源于酒
酒在医学上的应用,是祖国中医药学的一大发明 。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有“医源于酒”之说 。繁体字“醫”字从“酉”(酒) ,即是由酒能治病演化而来的 。酒问世之前 ,人们得了病要求“巫”治疗。由于酒的酿造,我们的祖先在饮酒的过程中 ,发现了酒能“通血脉 ,散湿气”“行药势 ,杀百邪 、恶毒气”“除风下气”“开胃下食”“温肠胃 ,御风寒”“止腰膝疼痛”等作用,加之用酒入药还能促进药效的发挥 ,于是 ,“巫”在医疗中的作用便被“酒”逐渐取而代之 。这是古人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
《汉书·食货志》誉“酒为百药之长”,这是我国古人对酒在医药上应用的高度评价 。
中医强调“天人相应” ,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药酒等多种方药,调整、激发人体的组织与康复能力,为研究解决困扰医学的各种疑难病症奠定了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汤液醪醴论》指出 :“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 ,以为备耳。”说明酿造醪酒是专门为药用而制备的。
用酒浸药 ,不仅能将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使人易于吸收 ,由于酒性善行,能宣通血脉 ,还能借以引导药物的效能到达需要治疗的部位 ,从而提高药效 。
千年药酒 独领风骚
药酒在历朝历代都得到医者、病患的重视 ,不断发展 ,其中不乏皇家御用的珍品。通过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 ,我们可以粗略了解到药酒的发展脉络 。
殷商甲骨文中有“鬯其酒”的记载 。鬯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 ,加入中药郁金香草酿成,这是文字记载最早的药酒 。
周代已设有专门管理酿酒的“酒正” ,酿酒技术日臻完善。《黄帝内经·汤液醪醴论》指出: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说明酿造醪酒是专门为药用而制备。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和《养生方》,被认为是秦汉时的抄本 ,其中载有药酒方35余首,用以治疗蛇伤、疽 、疥瘙等病,并记有6种药酒的酿造方法 。
西汉淳于意施用三石药酒治愈风蹶胸满病 ,用莨菪酒助产妇分娩。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载有主治风证的红兰花酒 。华佗用酒冲服麻沸散 ,始创麻醉剂 。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有黄连酒治赤带下,青蒿酒治疟疾 ,以及桃仁酒 、猪胰酒、金牙酒 、海藻酒的制备与功用 。并载有浸渍 、煮沸等配制药酒的方法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最早记载了热浸法制备胡椒酒 。
南朝陶弘景提出了一套冷浸法制备药酒的常规。他在《本草经集注》中说 :“凡渍药酒 ,皆经细切,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 ,随寒暑数日 ,视其浓烈 ,便可漉出 ,不必待至酒尽也。滓可暴燥微捣 ,更渍饮之,亦可散服 。”还指出71种药物不宜浸制药酒。
隋唐时期,孙思邈的《千金方》载有药酒方80余首,涉及补益强身、内科、外科 、妇科等 。《千金方》对药酒的服法提出了要求 :“凡服药酒 ,饮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达药力 。” 药酒的制作有酿造法、冷浸法和热浸法。著名的虎骨酒便由此毓成。
宋元时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因方》《本事方》《济生方》等书 ,辑录药酒方剂数百种 。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和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御药院方》,均收载了多首养生保健药酒方 。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酒方200余首。《遵生八笺》记有碧香酒 、地黄酒、羊羔酒等30多种。《普济方》《奇效良方》《医学全录》《证治准绳》等 ,都收载了大量的药酒配方。吴昆的《医方考》论述了7种药酒配方的论理和主治功效。
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 、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吴谦的《医宗金鉴》 、孙伟的《良朋汇集经验神方》、项友清的《同寿录》等,均收载了明清时期新创制的药酒配方 。1723年 (清雍正元年)北京同仁堂供奉清宫药酒 ,乾隆帝常饮用松龄太平春酒及夜合欢酒。
到了当代 ,药酒的科研与生产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中国药酒大典》收入药酒方剂1622首。“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承袭了乐家老铺的御制药酒方技 ,选料上乘,工艺精湛 ,在传承药酒秘制精髓的同时 ,更加精研药酒规模化生产和着重工艺不断提升 ,使药酒及药酒文化香飘万里 。
独具特色 酒促药力
酒为百药之长 ,酒与药的结合 ,弥补了药的苦涩味之缺陷,也改善了酒的风味 。药酒性热 ,既调和气血,贯通络脉,又振阳除寒 ,祛湿散风。走而不守,增强血液循环 ,调节组织代谢 ,增加细胞活力 ,促进人体胃肠分泌 ,故为“百药之长” 。
中医里 ,药酒为速效之剂,善走散 ,能迅速引药归经,增强血液循环 ,药借酒力 ,酒助药势流遍全身 ,能快速到达病灶 。最适宜调节组织代谢 ,激发细胞活力 ,平衡阴阳 ,扶正祛邪,调整脏腑机能,调和气血 ,促进胃肠分泌 。
药酒凝百药之精 ,阴虚者服之可补气养血 ,滋阴补肾;阳虚者服之可振阳除寒 ,添精补髓 ;阴阳俱虚者服之可健脾和胃 ,补益强身 。尚有舒筋活络 ,祛湿散风,调节神经的功效 ,有病祛病 ,无病健体,饮之万全。
传承古法 精纯精酿
药酒是由我国历代医学家在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 ,不断实践 、充实和发展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治疗剂型 。历史上 ,最早懂得制备“醪醴”以治病的,是上古时期的轩辕黄帝;最早文字记载的药酒 ,是商代的“鬯酒”,即药酒的雏形;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 ,是成书于春秋时期的《五十二病方》,1973年由马王堆汉墓出土。这些丰富的历史资料 ,无疑为后代奠定了传承和弘扬药酒文化的坚实基础 。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是天津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药业师古传承 、创建的集药酒酿制 、药酒文化 、中医药文物收藏 、艺术家作品创作、参观者品购为一体的药酒博物馆 。它不仅是融药酒现场制作与药酒文化于一体的展示馆,更是药酒酿造的历史传承者 ,传递了乐家老铺300多年秘制之术 、御药配方和文化理念,将乐家老铺制药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彰显了天津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药业深具底蕴的文化内涵和经营哲学 。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以选料严格精纯 ,成药配方经典 ,药品加工精细,疗效显著而驰名中外。企业任用熟悉各种药材性能 、善辨真伪优劣的精干强手选购药材。采购药材的原则是 :务求真货 ,不惜重金 。
为了保证药酒质量 ,沽上药酒工坊坚持严把选料关。建立了严格选料用药的制作传统,保持了良好的药效和信誉;恪守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祖训,制药过程严格依照配方 ,选用地道药材 ,对特殊药材还采用特殊办法以保证其上乘的品质。例如 ,所生产的药酒,从购进原料到包装出厂总共有近百道工序,加工每种药物的每道工序 ,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投料的数量必须精确 。如牛黄、麝香、羚羊角等要研为极细粉,要符合规定的目筛 ,保证粉剂的细度 ;此外还要颜色均匀、无花线 、无花斑 、无杂质。
天津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药业通过大众媒体率先公开了药品升级的举措 。企业提出的药品升级,并非是单纯的产品升级 ,而是一篇庄重的企业宣言 ,一种责任性的承诺,一种企业文化的彰显。企业不遗余力地追求工艺 、设备 、管理的现代化与药材的一流品质 ,最终实现药品升级。
天津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药业制定了严格的选材内控标准,在渠道、产地 、等级上精良筛选 ,夯实了产品的质量根基。如原料中药材从选材 、配料到水分监测 ,每个环节都设定严格的数据管理 。在产品质量的可控性 、用药的安全性上,把传统经验升级为现代科学技术 ,如一系列内控标准的数据化 ,使产品品质保持状态 。
在原料采购上更是精益求精。企业不惜重资,采购真实地道药材原料 。以血竭为例,目前市场上血竭良莠不齐 ,价格悬殊 ,为保证品质 ,企业采用了价格高 、效果好的印度尼西亚产原装皇冠血竭为原料 ;同样 ,羚羊角粉,采用的是中亚草原的赛加羚羊角粉 ,它清热凉血功效佳 ,但价格昂贵。企业药品升级宣言的提出 ,就是要告诉广大消费者,天津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药业做的是让老百姓放心的药,要做“对社会负责的企业”。企业不吝成本 ,严把质量关 ,通过质量提升产品效用 ,确保天津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药业药品升级的目标实现 。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讲究选料上乘,炮制得法 。如原料药材鳖甲 、龟甲要经过伏雨冲洗 、秋露沾淋,防风要去须,鹿茸要用酒火烧掉绒毛 ,人参 、玄参要削掉芦头 ,醋炒青皮、乳香、香附 ,香油炸虎胫骨。所有含动物药的品种,都要求长时间蒸 、煮、煎。如鹿茸胶7日 ,鳖甲胶煎4日 ,虎骨胶煎2l日 ,龟板胶9日,驴鞭胶4日 ,海狗肾胶 3日,霞天胶(牛肉胶)3昼夜。
严格的选料把关 、严谨的制药工艺 ,使药酒工坊生产的药酒静置多年绝无沉渣,汁色清澈明亮 ,无与伦比。可知,天津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药业承袭乐家老铺医药文化精髓,汇集古方 、宫廷秘方及民间验方 ,经乐氏十三代传人潜心研制,扬之所长 ,形成了博大精深的 、独具特色的304am永利集团文化 。
特约撰稿 烨莺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神医 ,也是中医学界的开山鼻祖。由他所创造的诊断方法——望、闻 、问 、切 ,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据史书中记载,他与魏文王曾经有过这样一次对话 。
魏文王:你家兄弟三人都精通医术 ,你认为谁更好一些呢?
扁鹊 :大哥医术最高 ,二哥稍略 ,我是最差的一个 。
魏文王 :那为何唯有你最出名 ?
扁鹊 :大哥治疗疾病,通常在疾病尚未形成 ,那时病人不知道自己会患病 ,难以认可他的医术 ;二哥治疗疾病,通常在疾病刚刚发作,症状不十分明显 ,在病人没有痛苦的情况下就药到病除了 ,所以大家都认为他只能治疗小病;而我治病 ,是在病情非常严重,病人痛苦万分、家属心急如焚之时 ,此时他们看到我在患者经脉上施针放血 ,或在患处敷毒药膏以毒攻毒 ,不然就是动大手术,很快便使病情得到缓解,所以我闻名天下,而大哥的医术只在我们家里才受到推崇 。
扁鹊治未病的故事有很多 ,比如我们都学过的《扁鹊见蔡桓公》中 ,神医扁鹊曾三次传达治未病的道理给蔡桓公,却都被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的谬论所拒绝 。最后无奈之下只好对君王说:病在表皮 ,用热水捂或药敷即可治 ;在肌肤 ,用针灸即可治;在肠胃 ,用汤药即可治 ;但如今已渗透至骨髓 ,“司命之所属 ,无奈何也” 。故事告诉我们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是取祸之由 ,同时也透露出治未病的重要性,提醒大家注意日常养生保健 ,防患于未然 。
大禹绝旨酒
据《战国策·魏策》中记载:“昔者 ,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 ,进于禹 。禹饮而甘之 ,曰‘后世必有以酒而亡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
“旨酒”,指极为珍贵的酒 。相传大禹因为治水而得到王位,但平日里国事繁重 ,十分操劳 。仪狄将酿好的美酒进献给大禹,大禹品尝后顿时感到一股暖流蔓延全身 ,很舒服,整个人筋骨都活络了起来 ,便被这香甜浓纯的味道所深深吸引,认为这确实是人间佳酿 ,并在一次庆功宴上特地拿出来款待各精兵将领。由于大家过于高兴 ,越喝越多 ,有些人甚至手舞足蹈 ,百般失态 。转天清晨 ,禹王和大臣们纷纷感到头昏脑胀 ,如同腾云驾雾一般。禹王觉得酒味虽然香甜 ,但有意志薄弱之人,必定会陶醉其中不能自拔,于是下令“绝旨酒” ,并逐渐疏远了仪狄 ,同时告诫世人 :“后世必有以酒而亡国者。”
其实酒不只味道香甜 ,还能活血、养气 ,有着非常高的治疗价值,科学饮酒不仅不会伤害身体 ,还有利于健康。这与文中阐述的是同一种道理:治国之道 ,忌在沉迷,有迷则有隙 ,有隙则有疏漏 ,有疏漏则误国 。所以后人才会认为酒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色彩 ,别有洞天 。潜心研发至今 ,不仅创造出具有治病功效的药酒,还将酒纳入中国传统文化中 ,世代传承、发扬 。
经典药酒养疗俱佳
酒从药学角度讲 ,具有舒筋活络 、活血化淤 、提升药力 、御寒气、消冷积 、矫臭矫味等功效 ,因而汉代就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记载。据了解 ,三类药物做成药酒疗效更好 。其一是具有活血行气 、化淤通脉作用的药物 ,由于酒性辛散 ,能对此类药物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物活血化淤的功效 ;其二是具有祛除风湿 、解除痹痛作用的药物,酒的辛热之性,能提升祛风药除湿之性,使药力迅速到达全身的经脉 ;其三是具有补益肝肾作用的药物 ,补药多含多糖类有效成分,酒具有温通助阳的作用 ,一方面提高补益药的药性,还改善了补药中有效成分较为黏滞的特性,使补而不滞 。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生产的传统经典药酒 ,讲究汁清色亮,静置多年绝无沉渣 ,集治疗和养生为一体 ,是家庭必备之佳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药酒是虎骨酒,虎骨酒是制造工艺最为复杂的一种药酒,史上衡量中药大商号炮制药材和制作丸散膏丹、药胶药酒技术水平优劣的关键节点,就是视其如何制作虎骨酒 。若要使虎骨酒真正发挥其神奇效力,还有赖于独特的配方和工艺,其秘制之术为精髓所在。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秘制虎骨酒的独特工艺 ,不是把两百多味中药材一起泡入酒内 ,而是把其中绝大部分药材率先炮制成中药饮片,再制成中药方剂 ,即是 “一胶三丸三膏” ,然后制备基酒 ,所用基酒是国公酒,最后煮酒封存。1980年 ,中国正式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老虎因作为“十大濒危物种”之一 ,其骨制品被严禁出售和药用。但虎骨酒精湛的制作工艺 ,被乐家老铺的制酒工匠们继承了下来 ,并在其他药酒产品中继续发扬光大。
风湿酒
风湿酒精选桑皮、川乌(制) 、熟地黄 、细辛 、马尾松、子树根(鲜)、活血藤 、淫羊藿 、石南藤等三十味地道药材为原料 ,具有祛风燥湿 、通经活络的功能 ,用于治疗四肢麻木 、腰膝酸软 、风湿关节疼痛等症 。
益肾液
益肾液的配方,出自明代医家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中的五子衍宗丸,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 ,其实早在唐代就成为宫廷贵族养生保健的秘方,为历代医家所推崇 ,被誉为“补阳方药之祖”。益肾液具有生精补髓、益肾扶阳的功能,集“补 、养” 于一身 ,药性平和 ,不热不燥 ,一年四季均可服用 ,可有效改善由肾虚引起的腰酸背痛、体虚乏力、夜尿频多和手脚冰凉等症状 ,寓治疗于调理 ,全面改善脏腑功能,长期服用能够使人体精气充盈,从根本上提升精 、气 、神 。
三鞭酒
三鞭酒源自三鞭丸 ,以牛鞭 、羊鞭 、狗鞭为主要药料,配以蜈蚣 、当归、白芍等中草药,酒味协调 ,药味适中 。多年临床实践证明,三鞭酒能补宜肝肾 ,养血兴阳 ,改善脑功能 ,提高肌体免疫力和性功能,对体质虚弱、腰背酸痛、尿频尿急 、神经衰弱 、面色苍白等都有明确的功效 ,久服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延年益寿。
追风活络酒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酿制的“追风活络酒”,精选红曲、独活 、当归 、木瓜 、红花 、麻黄等二十三味地道药材为原料,以蓟县深层地下麦饭石矿泉水所酿造的“渔阳”陈年老窖白酒为基酒,利用乐家老铺百年独家的传统药酒制备工艺组织生产,主要用于治疗受风受寒、四肢麻木、关节疼痛、风湿麻痹、伤筋动骨等。因其具有疗效迅速而持久的特点,被众多医务人员和广大病患者誉为治疗风 、寒 、湿痹所致气血不足,经络淤阻,四肢 、关节不利 ,腰腿 、筋骨疼痛的独特“圣药” 。
风湿液
药酒剂风湿液源于乐家老铺经验方,具有补养肝肾 、养血通络 、祛风除湿的功效 ,用于肝肾血亏、风寒湿痹引起的骨节疼痛 、四肢麻木 ,现代多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 、肩周炎、慢性软组织损伤等病症 。风湿液既能饮服,又可外用 ,内服可补养肝肾 、养血通络 、祛风除湿 ,外用可舒通关节经络 、流通气血 、活血止痛消肿 ,内服配合外用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
国公酒
乐家老铺的国公酒是由素有“药酒圣手”之称的程绍奎老先生在师承明清宫廷秘方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精心研究才逐渐形成了乐家老铺独有的国公酒制作工艺 。其色泽红润 ,酒质清亮,入口芳香绵柔 、醇厚甘美 ,具有散风祛湿、舒筋活络的功能 ,可用于治疗经络不和、风寒湿痹引起的手足麻木、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腰腿酸疼、行走无力 、下肢萎软等症 。
五加皮酒
唐代隐士权昭夷 ,在酒中配以五加皮、玉竹 、红花等中药,宴请李白饮用。味醇厚甘的美酒让李白喝得酩酊大醉 ,竟夜卧江石而眠。后人吟诵李白醉酒五加皮:“色如榴花重,香比蕙兰浓 。甘醇醉太白 ,益寿显神功。”五加皮酒具有舒筋活血 、除湿祛风之功,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手足痉挛、四肢麻木 、腰膝酸痛 ,每每获效。
壮骨木瓜酒
木瓜又名百寿果,宋代名医许叔微曾记载 :安徽广德顾安中乘舟 ,脚踏装有木瓜的货袋 ,竟意外地祛除了风湿顽痹大症 ,木瓜的功效可见一斑 。《医林纂》记载豹骨功用略同虎骨 ,具有追风定痛 、强壮筋骨的作用 ,木瓜与豹骨的完美结合 ,不仅突出了驱风祛湿 、通经活络的功能 ,更能起到强筋健骨的作用 。
参茸酒
参茸酒源于道教养生古方 ,经千百年衍化而来 。参茸酒是将人参、鹿茸君臣相配,再加入菟丝子 、熟地黄、五味子等药材做调和药 ,沿用乐家老铺特殊工艺 ,遵古法秘制而成 ,既有理血益气、强身健体之成分,又有补脑益智 、养神助颜之精华 。再加上素有“百药之长”的酒予以增进药效 ,故可广泛用于治疗气血亏损 、腰酸腿疼 、手足冰冷 、四肢无力等症,并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提高生命质量 ,达到养颜抗衰老 、延年益寿的目的 。
茵陈酒
华佗曾用茵陈酒为民医治黄痨病及风湿寒痹症 。且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是说茵陈在三月刚生出嫩芽时采集才确有药效 。乐家老铺的茵陈酒不仅原料必须是三月的鲜茵陈 ,制作工艺更不同一般 ,制茵陈酒需先泡制茵陈母酒。茵陈母酒的制备工艺复杂,需取鲜茵陈除老茎及杂质 ,加酒置容器内,密闭浸渍半年以上,制作茵陈酒时需取用密闭一年后的母酒 ,配料后用酒蒸煮 ,方能制成酒色清亮、质纯气香的茵陈酒。茵陈酒具有清热燥湿、舒筋活络之功 ,用于治疗湿热内蕴引起的关节酸痛、脚气渗湿、皮肤刺痒、脘腹痞闷 、小便不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