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am永利集团(中国大陆)有限公司官网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媒体聚焦

酒章文化蔚为大观养生药酒风靡一时

转载自《城市快报》2012年6月25日     第十刊 杏林古韵 作者:周哲

传统药酒煮酒工序,即酒提,铜罐内为基酒和中药材 ,铜锅内为水,隔水加热。

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寻祖觅宗  追溯中国药酒文化源头

唐代人的饮食生活中,酒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人们聚会宴饮 、约会酌觞都离不开酒 ,因此形成了独特的诗酒文化。这种现象使唐代成为中国酒文化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酒与诗词、音律 、书法、美术等相融相兴 ,出现了辉煌的“酒章文化” 。

唐代诗人多以饮酒而闻名 。“五斗先生”王绩曾在诗中自叙:“生平唯酒乐 ,作性不能无”;“一醉一回颠”的贺知章 ,与李白金龟换酒 ,在酒肆中痛饮 ,成为士林佳话 ;“酒仙”李白在《襄阳歌》中写道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虽说有些夸张,但对自己嗜酒的描述 ,可见一斑 。还有“酒仙”杜甫 、“醉尹”白居易 、“醉士”皮日休等等 ,这些称号无不表露出唐代各阶层诗人的精神状况和情感世界 。酒与诗的结合,折射出了唐代文人骚客与酒的情结 ,以及这个时代“诗酒风流”的特有标志 。

诗人嗜酒  无酒不礼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盛誉 。自古以来 ,“礼”就成为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很大影响的总准则、总规范 ,并渗透到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婚丧嫁娶等诸多方面 。古语有云 :“非酒无以成礼,非酒无以成欢”,饮酒的行为自然也纳入了“礼”的轨道 。唐代人们经常以酒宴来结交达官贵人 。如李白曾借《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中:“独酌聊自勉 ,谁贵经纶才……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两句来毛遂自荐 ,以求做官 ;杜甫所作《崔驸马山亭宴集》中的“客醉挥金碗 ,诗成得绣袍 。清秋多宴会 ,终日困香醪”一句 ,也正是描绘了在酒宴上与达官贵人周旋的场景。

同时,酒还是诗人们创作诗歌时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由此而衍生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咏酒诗 。诗中以酒为题 ,饮酒颂酒 、借酒言志、借酒言情 、借酒消愁 、以酒歌友……这无非是唐人嗜酒 、爱酒的重要体现。唐代诗人陆龟蒙,擅长写咏酒诗 ,他和皮日休唱和写下了69首脍炙人口的咏酒诗 ,其中包括酿酒 、饮酒 、酒仙 、酒星 、酒旗 、酒樽 、酒池 、酒梦等,几乎赞叹了一切与酒有关的人和物。例如“花匠凝寒应束手 ,酒龙多病尚垂头”即是描写“饮酒” ;“酒乡偏入梦,花落又关情”则是描写“酒梦” ,这也是他酒诗的重要主题之一 ,细细品味 ,可以品尝出诗人处世的艰难和人生的辛劳。

诗词繁荣  酒令盛行

酒令是一种游戏形式,通常流行于酒宴上 ,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枝色彩独特的奇葩。最早的酒令,仅仅为春秋战国时期王公贵族、诸侯之间的“当筵歌诗” 、“即席作歌” ;后又演变成秦代的“抱盏唱和”和魏晋时期的“曲水流觞” 。这都是酒令的早期雏形 。到了唐代 ,诗词的繁荣带动了酒令的发展 ,使得酒令逐渐达到一个高峰。

唐代的酒令名目十分繁多 ,当时较盛行的有射覆 、手势令、骰子令、旗幡令 、上酒令 、小酒令、拆字令 、不语令、急口令 、四字令等等 。其中“射覆”是最早的酒令游戏 。唐代诗人李商隐就精于此道 ,他在诗中写道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红楼梦》中也有描写“射覆”的段落:探春在酒令中写下一个“人”字和一个“窗”字 ,于是宝钗便猜她可能是用了“鸡窗”和“鸡人报时”两个典故 ,即隐藏的是个“鸡”字 。所以自己便用“鸡栖于埘”的典故 ,写下一个“埘”字 。探春知道她猜着了,与她相互一笑,各饮了一口酒 。这些酒令汇总了社会上流行的许多游戏方式,形式千姿百态 ,丰富多彩 ,为饮酒增添了很多娱乐色彩 ,以至宋蔡宽夫有诗话云:“唐人饮酒必为令,以佐欢乐 。”

现如今 ,酒令的使用已经不多见了,但通过对古代酒令的了解 ,可以让大家对中国酒令和酒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并深深体会到“酒”——这独树于世界文化之林的一棵异卉 ,古老而璀璨。

饮酒养生  烧酒起源

唐人重视养生活动 ,为了滋补长寿 ,人们采取了各种方法 ,其中包括饮用养生酒。在读唐诗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 ,很多关于饮酒养生的诗句,不仅提到了药材的配伍 ,更记述了其炮制方法。例如唐人认为松柏象征长寿 ,所以松叶酒 、松花酒、松根酒和柏叶酒在诗歌中随处可见。王绩《赠学仙者》曾有诗曰 :“春酿煎松叶 ,秋苏泛菊花” ;《采药》中也有“家丰松叶酒,器贮参花蜜”;岑参的《题井陉双溪李道士所》也说过:“五粒松花酒 ,双溪道士家”……可见松叶酒 、松花酒和松根酒在当时如此风靡 。从药材的角度讲 ,松树属于长青的植物,其枝节和树脂中都含有养生的成分——用松叶酿酒,气味浓烈 ,常饮不但能够轻身益气 ,久服还能“绝谷不饥不渴”(《太平圣惠方》);而“酒添松花,人增寿命”似乎成为了道家追求的境界。还有治疗四肢疼痛的松节酒、治虚寒的松膏酒和象征辞旧迎新的柏叶酒 ,在唐代人的养生界很受重视 。

“酒醅”是指已经酿成 ,但尚未过滤的酒 。在唐代 ,给这种酒加热的方法有两种 ,即高温加热和低温加热 。高温加热俗称“煮酒” ,虽然可以全面抑制酒醅中微生物的酵变 ,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酒的味道 。为此 ,人们又发明了新的处理方法 ,即低温加热 ,也就是微火慢烧。这样不但能杀死导致酒酸变质的大多数微生物,而且不会影响到酒的质量。《太平广记》有云 :“南方饮既烧 ,即实酒满瓮 ,泥其上 ,以火烧方熟。既烧既揭瓮趋虚。”其中最后一句说的是在加热的过程中,要随时打开酒瓮的盖子,散发热气 ,避免加热温度过高 。唐人将经过烧法加热处理的酒称为“烧酒” 。烧酒法与现代酿酒业中采用的“巴氏灭菌法”几近相同,虽然它并未像“巴氏”一样确切指明加热温度(63℃左右) ,但经过对烧酒法和煮酒法的不同工艺可以判定,唐代的烧酒法确实属于低温加热 。白居易的《荔枝楼对诗》中说过:“荔枝新熟鸡冠色 ,烧酒初开琥珀香 。”雍陶的《到蜀后记途中经历》也有:“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可见早在唐代,烧酒之名就已广泛流传了 。文/周哲

企业微信订阅号
企业微信服务号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津药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天津)药业有限公司    |    (津)-非经营性-2022-0019    备案号 :津ICP备15966259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646号
地址 :天津市西青区大明道20号    邮编 :300112    电话 :022-27795500    咨询电话 :4000-929-666    举报电话:022-27795500
分享网站
304am永利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