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祖觅宗 追溯中国药酒文化源头
神农奠基 殷商始酿药酒
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作者 :周哲 李宁
转载自2012-04-30 《城市快报》 第10版 杏林古韵
自古以来 ,关于酒的起源 ,有多种说法流传于世 ,随着近代出土文物的增多 ,酒之起源的神秘面纱正被层层揭开 。
药酒和酒一样,其最初产生时的种种,大多已经随着那个古旧的时代一起 ,被埋到了历史的尘埃中 ,后人只能试着从存留至今的蛛丝马迹中 ,力图复原当时的情景。虽然结果有时不尽如人意,但很多时候,“犹抱琵琶半遮面”正是历史的美感所在 。
关于药酒的起源 ,说法也不统一 。但是在说药酒之前 ,除了酒之外 ,不能不提的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
【神农尝百草 为药酒奠基】
上古时代 ,人们的生命似乎特别脆弱,一次误食 、一次痢疾就有可能夺去一条性命 。于是,后人说起那个疾病肆虐的年代,总是津津乐道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
传说中 ,神农氏具有悲天悯人的胸怀 ,看到这样的情形 ,就下决心尝遍百草 ,用这种方法区分出能吃和不能吃的野草,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发现了能治病的草药 ,也因为此 ,神农氏被看做医术的发明者 。
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托“神农”之名 ,大概是向这位上古贤人致敬的意思。书中记载了包括食物 、动物 、矿物在内的三百多种药物 。这就说明 ,早在上古时期,我国就开始以动植物入药治病。
虽然众多的医疗典籍认为 ,酒在发明之初就具有药用功效,但酒和药酒显然不是一回事儿。现代医学普遍认为 ,所谓药酒,其主要特点是在酿造过程中或者在成品酒中加入中草药 。所以,上古时代 ,人们对中草药的认识,使得有意识地酿造药酒成为了可能 。
【以草药入酒 药酒始于商】
殷商甲骨文中 ,“鬯其酒”的记载证实了这种可能性。对于“鬯其酒”,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义·考黜》中的解释是:“鬯者,以百草之香 ,郁金合而酿之为鬯”。通俗地说,鬯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加入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草药酿制成的药酒。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关于药酒的最早文字记录 。而另据《本草纲目》统计,殷商时期,有40多种花可入药,可惜 ,“鬯其酒”中到底有什么草药,却不可考 ,有人称为郁金香,但却未见出处 。
在商代,“鬯”只代表了酒的一个品种 ,此外还有“醴” 。
根据《素问·汤液醪醴论》记载,黄帝曾和岐伯有过一段对话 ,后者是传说中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 ?岐伯对曰 :必以稻米 ,炊之稻薪 。稻米者完,稻薪者坚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 ,高下之宜,故能至完 ,伐取得时 ,故能至坚也。”
黄帝问岐伯五谷汤液和醪醴怎么制作 ,岐伯回答说醪醴必须用最好的酿造材料经过发酵后酿造而成,能用来治病 。实际上,“醪醴”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酒。如果这种记载可信 ,就说明“醴”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
虽然“醴”的历史比“鬯”更为久远 ,但在商代,具有芳香之气的“鬯”地位却更加尊崇。周宣王时期 ,贤臣召虎立下了平乱的大功,周宣王曾赐给他一尊鬯酒 ,让他用那杯酒祭宗庙 ,告诉先祖他所创下的功业 ,可见鬯酒不是普通百姓可以享用的。
商代时,鬯酒的地位更是如此,不仅用于祭祀 ,而且帝王驾崩后 ,要用“鬯”给死去帝王的遗体沐浴 。用“鬯”给死去帝王沐浴的做法一直延续到周代 ,《周礼》中有“王崩,鼎力大举 ,以鬯”的记录,这正是看中了“鬯”的防腐作用。
【“神仙酒”出 制备工艺渐成熟】
“鬯”之外 ,殷商时代还出现了另一种流传至今的养生药酒——枸杞酒。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枸杞的药用功能 :“枸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 ,消渴,周痹 。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称其为“养命”之药 。这说明上古时代 ,人们就认识到了枸杞的药用价值。
此外,甲骨文、《诗经》中有很多关于枸杞与酒的记载 ,特别是在《诗经》的《湛露》《北山》篇中 ,将盛大的酒宴与晶莹透红的枸杞子联系在一起等细节 ,以及我国挖掘出土的酒器 、酒具等 ,都证明西周以前的殷商时期 ,枸杞就已经成为了酿酒的原料 。
著名医学家葛洪 、陶弘景 、孙思邈等都是长寿之人,据说他们都喜好枸杞酒,孙思邈更是称枸杞酒能“返老还童”“羽化登仙” ,到元明时代 ,枸杞酒更是成为了宫廷御酒 。
根据汉代的记载,枸杞酒的酿造方法,是把新鲜的果实封入大缸中自然发酵 ,这种直接发酵法 ,正是古代常用的药酒制备工艺。而殷墟出土的酿酒大缸、青铜酒器等都已经证明殷商时代的酿酒技术已然成熟 ,能用粮食 、水果等进行大规模酿酒,这就为枸杞酒的酿造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
此后,随着人们对酒、药酒认识的加深和酿造方法的多样化,药酒在殷商时代崭露头角后,很快被宫廷坊间所看重 ,走向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
本报记者 李宁
天津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药业药酒基地
药酒的故事 殷纣王赴火自焚
从目前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商代的“鬯”酒出现率最高,有时可达百数 。可见商人对酒确实有着由衷的好感,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 。
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统治者 ,也是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暴虐之君。当年的《封神演义》可谓是一部经典著作 ,用神话传说的形式,反映出当时新旧势力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人们当然不会忘记书中那个拒谏言、信谗言,发明各种酷刑的纣王形象 。
据历史记载 ,纣王曾在摘星楼下挖了两个大池 :右池大可行船 ,其中装满美酒,名叫“酒海” ;左池插满树枝 ,并在树枝上挂满肉片,名为“肉林” 。这就是史书上常提到的“酒池肉林”。纣王整日不理朝政 ,不是美酒就是美色 ,还时常抱着美女跳进酒池中嬉戏。荒唐到如此程度 ,乃至当他问其子今天是何日时 ,所得到的回答也只是“国君而失日,其国危矣”。百姓对纣王的愤恨 ,可想而知了 。
此时 ,周武王看到殷商气数将尽,开始联合各个部落,率兵马五万余,在距朝歌70里的地方与八百诸侯会师,讨伐商纣 。纣王知道大势已去 ,便对太监说 :“朕悔不听忠臣之言,误被谗奸所惑 。今兵连祸结,莫可解救……朕思身为天子之身 ,万一城破 ,为群小所获 ,辱莫甚焉……不若自焚,反为干净……”于是便身穿盛装,全身佩满珠宝,端坐楼中 ,自焚于鹿台 。验证了大禹“日后必有饮酒而亡国者”的预言 。姜太公在讨伐纣王的十大罪状中 ,有三条为:沉湎酒色 、自用酒池、酗酒肆乐。无疑商代灭亡与当时的“酒色文化”关系之重大。
可见任何一种事物出现,都有其矛盾性 。酒可以舒筋活血,消除疲劳,使人精神振奋;另一方面 ,酒也会麻痹人的神经 ,使人疯癫 ,过度酗酒还会伤害人体健康 。正可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虽说历史上有很多不好的饮酒习惯需要摒弃 ,但客观地剖析 ,关于酒,仍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精华 。
文/周哲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
兰陵美酒郁金香 药材入酒始于“鬯”
我国历史上凡是文化活动 ,大都伴随着酒的支持 。多少帝王、圣贤以及文人墨客,都喜好以酒助兴、以酒壮胆、以酒浇愁,甚至认为有多大的酒量就有多大的气魄。自古文学家饱尝了酒的滋味,把酒的外在韵味和内在感受记录下来 ,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畅饮,为之陶醉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始终充实着中国酒文化的宝库。但是酒最大的功劳 ,莫过于在中医药领域所发挥的作用。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学会了使用动植物来充当药品 ,以治疗疾病。当酒出现后 ,其本身所具有的功效很快被人们所关注。几千年前,《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用酒制药材以治病的明确记载。几千年来,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长沙发掘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养生方》和《杂疗方》等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古籍中 ,均对“药酒”配方、酿制工艺、养生保健 、临床功效等有着详细的记述。将酒与药结合 ,作用于养生和疾病的治疗 ,这无疑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创举。
殷商可以说是我国酿酒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发展时期 ,他们的饮酒风格充满了粗狂和豪放 ,甚至带有疯狂的意味。这个时期所产的“鬯”, 即用黑黍为酿酒原料,加入郁金草酿而成 ,同“酒”和“醴”一同作为商代三大酒类 。这是现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药酒 。可见自商代起,“中药入酒”就已自成一派。但这种酒一般只用于祭祀、占卜等重大场合 ,并未真正实现其药用价值。
据《本草拾遗》中介绍 ,“郁金草”是中药材中的一种 ,微有姜香气 ,味辛而苦 ,可“主一切臭 ,除心腹间恶气鬼疰 ,入诸香药用之。”将郁金草浸泡在酒中 ,酒会吸收其芳香 ,同时变成金黄色。李白名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一句,便是对它的描述。在随后中医药发展的过程中,“郁金草”的药用功能才逐渐涌现。
宋代孙思邈的《银海精微》中曾记载了一种“郁金酒”的剂用方法 ,就是将黄芩、郁金 、大黄 、防风 、栀子 、当归 、川芎 、赤芍药、龙胆草各等分 ,研制成细末,“每服3钱 ,食后温酒调下,1日2次” ,对于治疗肝胆积热 、眼疾等症都有一定的作用 。不仅如此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郁金草”不仅对脂质代谢有影响 ,而且“郁金水浸剂”在试管内还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故将其收录在《中药大辞典》中,系统地介绍其来源 、功能和运用常识 ,以便人们更加了解中华中医药文化的宝贵财富 。
直至今天 ,药酒的实用性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比如在我国北方,冬季比较寒冷,用“地黄”和“天门冬”等中药以黄酒泡制 ,每次温热后喝一点 ,能感觉到药气像一股热流流遍全身 ,使血脉通畅、滋养肠胃。这种酒也适用于易手脚发冷的女性,有助于缓解体凉等症状 。再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常年在家里存放一瓶五加皮酒 ,适度饮用有利于扩张血管 、降低血黏度、防止动脉粥样化等 。现如今,作为中药传统剂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酒逐渐自成体系 ,在继承的基础上传播和弘扬人类养生文化 。
当然,每件新事物的创始 ,都必定是众多人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中经验积累的结果 ,并有后人为其清晰地梳理出一条由始至终的发展脉络 。回过头来再看,以“郁金草”酿制而成的“鬯” ,可谓是药酒的开山鼻祖。虽说其功能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完整地体现,却是让后人增强了对“药酒”的感觉。文/周哲
明代木雕神农像
我国历史上把华夏人民称为炎黄子孙 。“黄”是中华民族始祖 ,即轩辕黄帝 ,那么“炎”为何人呢 ?据司马贞《三皇本纪》载 :“神农氏 ,姜姓以火德王。”故称做“炎帝”。传说中 ,炎帝神农氏是一位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有着不世功勋的人物 。
首先他是我国农业耕作的发明者;其次他还教给人们通商交换:“是以日中为市 ,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 ,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 。”当然 ,炎帝最伟大的功劳 ,是发明了医药。据西汉初年的古书《淮南子》记载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农氏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的良药,以救百姓之命 。《神农本草经》即是以此为依托而写成的著作。
图为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收藏的明代木雕神农像 。我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讲究精雕细镂、内涵深刻,构思精巧 ,有独创性,要求作者始终贯穿并把握创作的理念与追求。这种工艺除了与其他雕塑作品一样,是用形体来表现客观的人和物 ,还要结合木材的特性 ,充分体现木雕艺术的趣味和质感 。图中神农像赤足袒腹,披叶裳,围兽衣 ,造型凝练 、线条清晰,富有表现力 ,是一件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文/周哲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乐家老铺药酒博物馆资料图片
本刊治印 韩祝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