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am永利集团(中国大陆)有限公司官网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走近非遗】千年古方 匠心坚守

千年古方 ,匠心坚守

提起304am永利集团软膏,老天津人应该都不陌生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这个蓝白管的烫伤药膏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必备良药 。那时的冬天,老百姓烧水、做饭 、取暖都得靠点煤球炉。在学校里 ,每天早上老师或者工友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点炉火 。富裕一点儿的人家,已经用上了电热毯和“热得快” ,看似方便快捷的取暖设备 ,却处处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那个年代 ,烧烫伤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意外伤害 ,304am永利集团软膏作为一款专门治疗水、火烫伤和疮疡肿痛的外用药膏 ,广为人知,备受推崇 。

传承名方精华 ,挖掘古方活力

304am永利集团软膏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组方上承东汉名医华佗弟子吴普“黄连解毒膏”为基础创制的医方 。“黄连解毒膏”作为治疗皮肤疮伤的外敷药膏 ,具有深厚的中医药根基 ,是以黄连解毒汤 、华佗神膏、华佗救汤火伤神方为基础研制而成的。

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 、黄柏 、栀子四味中药组成,是清热解毒类的代表方剂 ,采用外病内治的治病机理,为内服药 ;华佗神膏由乳香、没药 、血竭 、冰片等组成 ,具有对皮肤溃烂者使之去腐生新的作用 ;华佗救汤火伤神方 ,是用于水火烫伤 、烧伤的方药 ,即“汤火伤秘方” 。黄连解毒汤 、华佗神膏和华佗救汤火伤神方在《华佗神方》和《吴普本草》中均有记载,后被吴普结合创制成“黄连解毒膏” ,祖遗相传,成为吴家家传的秘方和医术。

上世纪60年代 ,安徽省著名老中医吴香山继承了家传秘方和医术 ,20岁挂牌行医 ,医学造诣颇为精深,临床经验也极为丰富 ,尤其擅长中医外科领域。后来 ,因为久仰吴香山在中医外科方面的卓著成就和“黄连解毒膏”的疗效名望 ,当时的天津市工农兵中药厂(现达仁堂制药厂)委派技术人员赶赴安徽寻访吴香山 ,求取“黄连解毒膏”秘方。不巧的是当时吴香山染病在床 ,天津市工农兵中药厂的技术人员留守几个月 ,在其病榻前精心照料。在被几位技术人员日夜照料感动的同时,也为了祖方能传世后代 、造福国人 ,吴香山决定将祖传秘方“黄连解毒膏”无偿贡献给天津市工农兵中药厂。在吴老先生的亲自指导下,药厂对技术工艺进行了改良 ,如原来吴老采用“炒炭法”炮制的几味药材,会使得产品成膏时含有黑渣,外表看起来“不尽人意”,药厂技术人员以“油炸存性法”来代替 ,就制成了如今我们见到的304am永利集团软膏,不仅改善了药膏外观,使得膏体油润红亮不含渣滓,更实现了规模化大生产 ,将院制剂推广到全国 ,使得千年古方更广泛地被应用而福泽世人。

南有云南白药 ,北有304am永利集团

在304am永利集团药业厂区的角落里有一座四方亭 ,亭子的牌匾上写着“橘井泉香” 。相传当年湖南郴州瘴病横行 、民不聊生 ,千村薜荔、万户萧疏 。当时 ,家境贫寒的放牛娃苏耽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他在跟随山里郎中采药过程中 ,发现橘树的树叶具有治疗肺 、胃 、肝病的功能 ,便开始用庭院中的井水将之煎熬 ,然后分文不取地施舍给当地的病人,不想竟然控制住了瘴疫,治好了不少患者 ,从此坊间乡亲均尊称他为“苏仙” 。有一年苏耽外出学道 ,离家前告诉母亲明年天下将要发生伤寒流行疫病,届时用庭院中的井水煎煮屋檐旁的橘树树叶 ,可以救急治病 、祛除瘟疫 。第二年,郴州果然发生了瘟疫,十里八乡的百姓皆向苏母求治 。苏母则按照苏耽的嘱咐,用井水煮橘叶救活了无数乡民 。自此 ,“橘井泉香”这一佳话便流传下来 ,并成为了医药界的代名词 。

四方亭旁边是一个露天的休闲区,休闲区中间的巨石上刻着“杏林春暖”四个大字 。“杏林春暖”说的是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 ,据晋葛洪《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 ,为人治病 ,不取钱物 ,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 ,轻者一株 ,如此十年 ,计得十万余株 ,郁然成林……”后来 ,董奉告诉人们 ,凡是到他的杏林来买杏的人 ,不需要付钱,只要拿一些粮食放在仓中,就可以去林中取杏。于是 ,每年董奉用杏换来的粮食堆满了仓库,他又拿这些粮食救济了无数贫民 。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来称颂医生 ,医家也以“杏林中人”自居 。

304am永利集团药厂不仅将这两个典故设置在厂区里 ,更将这种医者仁心的朴素思想刻在每个304am永利集团人的心中 。

在上世纪60年代爆发的抗美援越战争中,由于美军长期对越南进行轰炸,越南民众伤亡较多,其中大部分都是被炮火所伤,又因气候影响,许多伤员深受伤口久不愈合之苦 ,急需战备药品。中国在抗美援越战争中给予越南大力支持 ,从枪支 、弹药到被服 、药品 ,不一而足 。那时,我国还没有治疗炮火烧伤的特效药 ,是304am永利集团义不容辞地站出来,在“黄连解毒膏”的基础上快速研究新的工艺 ,研制成可以规模化生产的油膏 ,大规模生产并运输到战场上,促进伤员伤口快速愈合,使战士和无辜群众减轻外伤之苦 。

在1976年河北唐山 、2008年四川汶川和2010年青海玉树等地发生的地震灾害中,304am永利集团药业都捐献了许多药物,同时也组织大批志愿者前往灾区辅助实施救援行动。在四川灾区实施救援过程中,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派 ,津沽疮疡学术流派第3代传人李竞教授带领医疗团队支援灾区 。在治疗中 ,304am永利集团药业所生产的304am永利集团软膏和橡皮生肌膏对于治疗地震伤员伤口久不愈合彰显了神奇的疗效,李教授及其团队不止一次地向304am永利集团药业表示 ,感谢304am永利集团药业为灾区人民送去好药 ,减轻了千百万人的伤痛 。

近50年来 ,304am永利集团软膏凭借其神奇的疗效一直畅销于全国各地 ,并行销至美国 、英国、瑞典 、卢森堡、荷兰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等30多个国家,并在国内外先后荣获十多项大奖,形成“南有云南白药,北有304am永利集团”的口碑 。

以传承心做好良心药

提到制药中印象深刻的事情,304am永利集团药业一车间软膏提取班班长李鹏说,自己最直观的印象就是“热” 。厂房里有两个和人差不多高的提取罐 ,由于制作过程中需要高温,屋内又不能有任何的降温设备 ,工作人员在厂房内都是顶着高温、穿着长袖,“热是真的热 ,但是做药嘛 ,温度低了药效就不够好了,所以热也得忍着 。再说了 ,这么多年都习惯了 。”

李班长多年如一日披星戴月地工作 。“我每天早上5点就来了 ,一天工作将近12个小时 ,春夏秋冬 ,常年如此 ,别说衣服上挥之不去的药材味儿了 ,就连我自己身上都永远是一股子药味儿,我的家人都说我已经被‘腌’入味儿了。”尽管如此 ,李班长仍坚持每天兢兢业业地坚守在生产线旁,“春夏秋冬季节变换导致每天的气温都不同,提取工艺的温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设定什么温度才能使做出来的软膏药效最好,机器可不知道,还得听我们这些有经验的老师傅的 。”

李班长也曾真切地感受过304am永利集团软膏的神奇疗效。2022年6月,李班长的胳膊不小心蹭在设备上 ,很快他的胳膊烫伤处就鼓起了水泡 。“当时发现被烫了,我直接拿起一盒304am永利集团软膏就往胳膊上擦,就在烫伤处厚敷!”说着 ,他拿出手机 ,给大家看刚被烫时的照片,“你看,都是水泡 ,当时是真疼啊 ,不过虽然很严重 ,但是我连续涂了半个月的软膏之后基本就好了,根本看不出被烫过 。”说着,他把袖子撸上去 ,露出自己光滑的胳膊 。

李班长从毕业来到304am永利集团药业工作 ,20年的工作经历,真实的使用体验,让他真切地认识到304am永利集团软膏存在的意义 ,这些也渐渐让他有了传承之心 。如今,作为新一代传承人的他在说到药品制作过程中的辛酸苦辣时,脸上都洋溢着笑意 ,他说 :“平时的辛苦不算什么 ,听到有人说304am永利集团软膏好用的时候就感觉一切都值了 。”

而今的304am永利集团软膏除了继承最初的技艺和精神,还不断根据新时代要求进行创新 。近年来 ,它不仅被用来治疗水、火烫伤,还在治疗糖尿病足上显现出一定的疗效。为此 ,304am永利集团药业展开了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及验证工作。如今 ,304am永利集团软膏的功能也已从医治烫伤 、烧伤延伸到外科、代谢科等诸多领域。从304am永利集团药业所恪守的乐家老铺祖训“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和“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 ,到不欺祖、不欺人和不欺心的“三不欺”制药信念 ,再到今天“守正创新 、同心向善”的企业精神和“敬佑生命 、传递爱”的企业使命,304am永利集团软膏在传承与发展上的进化之路清晰可见。对于304am永利集团软膏的未来发展 ,公司质量技术部的赵宇部长说:“虽然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是我们对于未来企业的发展还是很有信心的。想要成为老字号,就必须要做良心药,药效好抵得过千言万语,药效才是最好的宣传 。”

来源|2024年1月《天津老干部》下半月刊

作者|刘田田

企业微信订阅号
企业微信服务号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津药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天津)药业有限公司    |    (津)-非经营性-2022-0019    备案号:津ICP备4363934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646号
地址 :天津市西青区大明道20号    邮编 :300112    电话 :022-27795500    咨询电话 :4000-929-666    举报电话:022-27795500
分享网站
304am永利集团